电动汽车在农村地区前景深远
本报讯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了《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报告,报告从农村电动化出行的背景与意义、基础条件、产品需求、企业供给、制约因素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并就如何在农村地区推动电动化出行并减少交通引起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发展路径和保障建议。
    本报讯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了《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报告,报告从农村电动化出行的背景与意义、基础条件、产品需求、企业供给、制约因素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并就如何在农村地区推动电动化出行并减少交通引起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发展路径和保障建议。
    报告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工业化水平提高和农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机动化出行工具成为农村居民的重要选择,农村地区开始进入机动化出行阶段。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约82辆,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9辆,总保有量7001万辆。
    若农村地区全部使用传统燃油交通工具,到2030年,农村地区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年排放量分别约为875万吨、100万吨、28万吨、1万吨,四类污染物约等同于2017年中国微型客车、小型客车和摩托车总排放量的42%。
    为避免这一情况,以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将是农村地区推动机动化出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报告表示,当前农村具备发展经济型电动汽车的基本条件。农村相对城市具备较好的停车充电条件,电动汽车产品高延展性能够匹配农村差异化需求。
    同时,低速电动车培养了农村居民的充电和驾驶习惯。2019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21元,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家庭占比近6成(线上7成),具备微型小型电动汽车购买力。
    但是,农村地区电动汽车产品存在供需错位,制约电动汽车在农村地区推广。报告显示,农村地区电动化发展仍然面临以下挑战:一是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价格竞争力不足导致消费和生产积极性差;二是安全保障方面,消防体系不完善导致电动汽车着火控制能力不足;三是服务保障方面,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便利性较差;四是充电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公共快充桩布局驱动力不强导致投资主体缺失。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