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日益拓宽合作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与东盟近年来也加快了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合作步伐。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与东盟近年来也加快了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合作步伐。近日,2019年中国(广西)—东盟特色农产品贸易对接会在南宁举行。
    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采购商与广西70多家外向型农业企业进行了贸易对接。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在双方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农产品领域的贸易呈现积极态势,结构持续优化。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该领域依然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农业产业园区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将会拓宽合作空间。“相比之前,美国和欧洲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地,但近年来销往中国的产品配额正在增加。
    我们更喜欢把产品卖到中国,其中距离近是首要因素。从物流来看,快的话,中方客户下单后,一周多的时间,菲方的产品便可抵达。然而,同样的货运往欧美地区则需要40天甚至更长。
    ” 菲律宾凡尼特商贸公司总经理吉姆斯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该公司主要销往中国的产品是椰子及相关制品,中方客户大多为椰子制品生产商和销售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对资源或原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也日渐提升了对热带农产品需求。
    这让很多像吉姆斯这样的贸易商尝到了甜头。他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家门口的这个“大市场”。记者从菲律宾贸工部了解到,官方预定的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展位早已被菲企争抢完,其中很多是农产品贸易商。
    数据显示,当前东盟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8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为360.4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7%,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75.6亿美元,自东盟进口184.8亿美元。
    受自贸区降税和需求拉动,2003至2018年,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4%,高于全球11.9%的增速。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以蔬菜(蘑菇、大蒜、木耳、洋葱等)、温带水果(柑桔、苹果、梨等)和水产品(墨鱼及鱿鱼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
    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热带水果(榴莲、香蕉、火龙果、龙眼等)、棕榈油、水产品(对虾、鲶鱼、饲料用鱼粉等)和大米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在农业生产上各有各的优势,虽然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一定竞争,但随着各自消费结构的变化,互补性愈发明显。
    从自然条件来看,东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种植热带作物,盛产天然橡胶、甘蔗、棕榈果、椰子、香蕉、荔枝、龙眼等农产品。而中国大部分耕地处于温带,以生产温带农产品为主。
    从人文因素分析,双方互为近邻,文化相近,区域内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为开展贸易合作带来了有利条件。此外,业内人士还透露,双方还在农产品产业链加工、升级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双方的合作需求正在日益提升。
    对东盟各国来说,中国的许多农业技术和设备“物美价廉”,许多农业技术走在东盟的前面。据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透露,近年来,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了玉米种植、橡胶苗木生产、园艺作物栽培、饲料加工、种猪生产等示范项目,推广优良品种、农业机械、栽培管理技术,部分品种实现增产。
    此外,在企业交流互动层面,也正初显成效。据悉,当前中国的“走出去”企业在东盟建成了一批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及产业园区,覆盖了种植、养殖、加工、种业和仓储物流等产业链环节,包括粮食、水产、水果、剑麻、木薯等农产品。
    与此同时,双方还启动了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伙伴计划,有力促进了双方的农业技术合作。中国为东盟国家先后举办了农业技术与管理培训班260多期,吸引了东盟国家4000多名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